14划五行属土-知字的五行属什么,知字有几划,知字的含义
知字的五行属什么,知字有几划,知字的寄义 知字的五行属火,知五行火的本领为85(满本领为100分) 知字的总笔画数为:8 拼音: zhī
(会心。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熟悉、晓得的事物,可以信口开河。转义:晓得) 同转义〖know〗 具体字义 动词 1. 会心。小篆字形,从口,从矢。矢为箭表现可以通报得很快、可以通报到很远 。意思是:用口相传的熟悉。转义:经过言语所得到的熟悉。2. 同转义 [know][1] 知,识也。——《玉篇》知汝远来应故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心彻为知。——《庄子·外物》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沈帅百口保其无他。公(袁可立)曰:“吾固知其无他。”──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3. 又日知基所亡。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4. 又如:知不到(不晓得);知风(晓得环境);知不道(不晓得);知兵(知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满足不辱(亲身知满意就不会招致羞耻);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担心)5. 明白,相识,剖析 [understand]黎民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马说》大概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明·宋濂《看松庵记》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明·顾彦夫《乡村嫁娶图记》6. 又真不知马。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7. 又如:晓得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识趣行事;识相);知局(识相);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相互相识,心意迎合);知我(深切相识我);知好歹(明确原理,懂事);知情见机(懂情谊,善体恤);知高识底(语言、办事明白把握分寸)皎如白天,知公(袁可立)者宜莫如昌。——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8. 掌管;治理 [administer]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表里事(掌管外交和交际事件);知客寮(寺院中的欢迎客);知印(掌管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掌管进士测验的大臣)。10. 辨认;区别 [distinguish]孪子之类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辨认人的贤愚善恶就智慧)12. 欣赏 [appreciate]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13. 又如:知爱(欣赏喜好);知器(欣赏,重视);知遇(欣赏;厚待);知怜(欣赏敬服);知重(欣赏;看重)14. 要好 [be close friends]悲莫悲兮生分别,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15. 又如:知慰(体贴;安慰);知契(知心迎合)16. 感触,觉得,发觉 [perceive][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亲身知。——《吕氏春秋·情欲》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17. 到场 [participate in;have a hand in]高、鲍将不纳君,而立令郎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18.古通“折”。《大戴礼记·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知。”《周礼·地讼事徒下》:“三曰孝德以知逆恶。”孔颖达疏:“以孝德之孝以事怙恃,则知逆恶不可也。”俞樾云:“‘逆恶’之事无取乎‘知’之,‘知’当读为‘折’”。 说文解字 《五》《矢部》 ·知 词也。从口从矢。陟离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也。白部曰。叼、识?也。从白、从亏、从知。按此?也之上亦当有识字。知叼义同。故叼作知。从口矢。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陟离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