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 开始解梦

张氏郡望堂号-郝姓郡望_太原府:亦称太原郡

  解读百家姓郝姓。整理郝姓郡望大全,太原府:亦称太原郡。郝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2014年《百家姓》排行第77位,生齿较多,约占天下汉族生齿的百分之零点三。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地点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域。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都会、平遥市、温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域。


  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平静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当前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西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地点。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现实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心当局地点的地区行政大区称呼,“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地点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地点长安(今陕西西安),当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


  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更计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曹魏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部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减少。


  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更计长安城,在长安城四周的京畿地域,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四周地域。


  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当前,长安城不复为都,生长遭到肯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紧张的中央性都市。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有关,当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域。北洋当局改顺天府为京兆中央,府尹为京兆尹,切合金朝从前“京兆”之意。民国当局建立时废黜“京兆”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