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创始人是谁-婉约派创始人柳永 墓址之争
解读百家姓之柳姓。关于婉约派首创人柳永的墓址详细位于那边,可谓是众口纷纭。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生齿约一百四十万三千余,占天下生齿总数的0.089%左右。
众口纷纭
由于官方野史《宋史》中没有柳永的传记,其时文人学士的诗文集里也没有关于柳永的纪录,以是连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没有定论。听说各异,要下一个定论,就更难了。这也是词人的悲痛!但换一种想法:这也是词人的一种荣幸,让更多中央的人记着他、体贴他!幸与不幸竟在一念之间!
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六附记,直到王安礼知润州时,才将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材料向来文学史家均语焉不详。宋代当前各家纪录,也是众口纷纭,各不相谋。归结起来,其说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阳说
宋祝穆持此说,祝在《方舆胜览》中纪录: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有余财,群妓合资葬于南门外。每春日上冢,谓之“吊柳七”,也叫“下风流冢”。徐徐构成一种民俗,没有入“吊柳会”、上“风骚冢”者,乃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这种民俗不停连续到宋室南渡。先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下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繁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二、葬湖北枣阳花山说
宋曾达臣(敏行)、元陈元靓持此说。曾在《独醒杂志》中纪录:“耆卿墓在枣阳县花山,每岁明朗词人集其下,为吊柳”。陈在《岁时广记》中亦载: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鸠钱葬于县花山,厥后遇明朗日,游人多狎饮宅兆之侧,谓之吊柳七”。《枣阳县志》纪录:“宋词人柳耆卿(即柳永)墓在茂盛镇花山”。听说柳永暮年游历到枣阳,与教坊乐工和歌妓为伴,靠作曲填词过活,厥后死在枣阳茂盛一带,照旧歌妓们凑钱将他安葬在茂盛镇东南3公里外的花山上。
三、葬北固山或银山说
宋叶梦得(少蕴)持此说。叶在《避暑录话》中纪录:柳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厥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王和甫毕竟葬柳永于那边?叶梦得未提及。据传北固山下有已埋没的柳永墓。但明代正德《丹徒县志》有“屯田郎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万历《镇江府志》不光有异样纪录,并且纪录了在土山下发明的柳永墓志铭残碑的部门内容。元代镇江籍学者俞希鲁所撰《至顺镇江志》卷七说:“土山,在县西江口,俗呼竖土山(唐刘禹锡诗:‘土山京口峻’)。旧与蒜山相属,今更计银山。”而北固山,东晋以来就很着名,人们并没有称它为“土山”的。
可见,柳永墓地点的“土山”,就是“银山”(本日镇江五十三坡下仍有叫银山门的中央),就是云台山北面的那一部门,并不是北固山。清代镇江籍词人赵彦俞有一首凭吊柳永墓的《琵琶引》词,上段扫尾就说:“芳草西津,那堪问,故乡明朗时节。”中心又有“春去也,荒坟一掬”等语;下段更有“惟有土山深处,记王郎碑碣”(指柳永墓残碑)等语。从中可以看出,柳永墓地点的“土山”,是紧靠“西津”(即西津渡)。这首词,既是柳永墓“在土山下”的旁证,更是“土山”就是“银山”的明证。清代考证家叶名沣在《桥西杂志》中也支持葬镇江说。柳永的故里是福建崇安也支持葬镇江说。柳永怀念馆一块与柳永铜像齐肩的长方形石头,下面刻写着:“柳永墓冢抔土回籍记”几个大字,上面另有几行碑文写着:“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怀念馆新馆完工之际,柳永仙冢抔土亲身镇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载游子目前回籍,一代词宗魂归故乡”。
四、葬仪征说
王士祯在《分甘余话》中却提到了:“相传柳耆卿卒于京口,王和甫葬之,今仪征西地名神仙掌有柳墓,则是葬于真州,非润州也”。仪征古名真州,柳墓在仪征神仙掌。
王士祯在《真州绝句》中还又一次提到:“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明朗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诗文互相印证,当不致有误。但有一点存疑,仪征四郊无神仙掌这个中央,不知王士祯以柳墓在神仙掌何据?
明《隆庆仪真县志·免谈考》载:“柳耆卿墓在县西七里近胥浦”。清《嘉庆扬州府志·冢墓》亦载:“屯田员外郎柳耆卿墓在仪征县西七里近胥浦”。据此,柳永墓在仪征胥浦较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