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孙姓辈分排行-孙姓主要发源地,河南孙氏家谱
百家姓氏,胸无点墨。《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此中孙姓排名为第3位。东吴国姓。中国现代家训,是一个宏大的传统文明宝库。明显我祖,汉史流芳;训及子孙,悉转义芳。上面我们来看看孙姓的重要起源地,河南孙氏家谱。
河南是孙姓族人的重要起源地,卫国孙氏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干楚国孙氏有部门源头也在河南南部。河南孙姓现还是本地的大姓之一。
商丘县孙姓排名第四位,在整个商丘地域孙姓为第五大姓。在浚县,孙姓排第六位,生齿约18500人,占本县总生齿的3.36甲o。在孙叔敖故乡固始县,孙姓为本地第八大姓,有关孙氏的村、镇等地名也有11处之多。在舞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为2203户,占本县总生齿的1。91%)、武陟县(据1985年统计,近1万人,约占本县总生齿的1。8%左右)孙姓排名第九位。在濮阳、汲县、卫辉市一带及洛阳、开封、郑州诸地的孙姓家属也不少。卫辉市孙氏排在第十一位。
在栾川县,据1990年统计,孙姓生齿位列第十二位,有 4904人,占总生齿的1.8%左右。泌阳县也排在第十二位。孙姓排名在本地第十三位的有许昌县(据1982年统计为2984户,约占总户数的2%左右)、登封县(据1988年统计为10313人,占总生齿的1。97%)、灵宝县(据1997年统计,孙姓约占当地总生齿的1%以上)、泌阳县。
在郏县,孙姓生齿排名第十五位(据1982年统计为6547人,占总生齿的1。39%);获嘉县为第十七位。在济源为第三十位 (据1990年统计为4499人,占总生齿的0。78%)。
除上述市县外,在今世河南的商丘、驻马店、西平、杞县、西华、封丘、偃师、洛宁、淮滨、沈丘、尉氏、鹤壁、襄城、南阳、安阳诸地孙姓生齿也都有较会合的漫衍。
1、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档案局举行“孙氏族谱”捐赠典礼
2011年6月3日上午,河南郑州中原区档案局举行“孙氏族谱”捐赠典礼,孙氏先人须水镇孙庄村委会主任孙晓波和孙国俊带着《孙氏谱牒》离开中原区档案馆,郑州市档案局档案馆处杨丽红处长到场了捐赠典礼。《孙氏族谱》记载了明代洪武年间至民国时期近600年孙氏族人传延生长的汗青。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孙氏十七世先祖孙树之创立了孙庄村,现位于中原区须水镇,从前属荥阳县统领。今后,发明了孙氏一族从山西迁入河南以来最光辉的业绩,孙树之自己为拔贡,其子孙钦雄赳赳于甲戍(1874年)任翰林院教习庶吉士,协办院事。孙钦雄赳赳之子孙综源于丙戌(1886年)联捷成进士,入翰林,亲身此孙氏家属以“父子双翰林,一门三进士,叔侄四拔贡”而享誉四方。此次《孙氏族谱》和《孙树之家属史》的征集入馆,对付弘扬汗青传统文明,富厚和拓宽馆藏笼罩面,掘客和生存中原区贵重汗青档案材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河南登封市孙氏家谱序文
明洪武年间,先祖从山西洪桐县徒居到河南嵩山南北麓落户。嵩北寓居在巩县罗庄、候地、鲁村一带,嵩南寓居在登封城东勺溪河东畔的景店、后柿杭村。甜美的勺溪河水和肥美的地皮抚育着先祖在这里繁延生息,历经数百年,使得家属人丁旺盛,人材辈出。
祖上有德,使吾族在汗青的长河中枝繁叶茂,脚印从最后的勺溪河边,走向本土各地以致天下。据老谱纪录,近至马跑、屈家房、山怀、沁水、朱家湾、马峪、告城苇园沟、中岳庙新店、芦崖寺孙家窑、南店、捕鱼店等地。远至扶沟县、临汝城南地、舞阳马庄、梁庄,芦氏县、鲁山县东二十里高村、禹县沙锅垌和神垕、唐县苍台街、白河县、西大山以致山西闻喜、陕西延伸县、河北绛县等地,大多不知厥后。但岂论路途远近,只血脉一线之相连,都是孙氏子孙,亲如一家;虽相见相认困难,但血管里流的都是先祖之血脉。愿吾族全部子孙岂论寓居何地,都能永久精诚连合,高昂无为,为国效能,为族增荣。
吾族生齿浩繁,漫衍地广,亲身古以来,不泛名士志士,在政界、商界、军界、文明界等各个范畴大显其才。更有大孝至爱之人,忠、孝、节、义,诚、信、守、礼,争做期间之榜样,实乃是吾族大幸。
先祖素有修续家谱之精良传统,更以修续祖谱为荣,才使得吾族先代代传世。据考据,最早修谱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七年),由八世先祖讳子哲公创修,距今已有二百二十余年。后先祖又屡次续修,最重要的有清道光十九年,清同治五年,清光绪十五年等。惋惜这些家谱本来均已失传,值得欣喜的是历次修谱的序或弁言都较为完备的被收录在庚寅年续修本中,为我们留下了难过的汗青材料。特殊是清光绪三十四年,由十一世祖讳文昭公续修的绳武堂本,不光范例了修谱格式、谱例,还绘制了始祖坟茔图;不光划定了排行二十字,为制止重名又按金水木火土偏旁之字增长了二十字,与原二十字并用。本次修谱,还第一次增补了女谱、外传和旁支,使孙氏祖谱在版式、内容诸多方面进一步失掉范例和美满,为后代修续奠基了底子。先祖之功伟矣。
期间变迁,历经苍桑,宿世之谱,多遭灾难,为使子女子孙因谱继承,将现存差别时期的祖谱整理为集,以传后代,是我辈多年之愿望,今得完成,心甚抚慰。希望子女贤逆子孙代代相续,以传百世。祝福更多的外迁子孙能认祖归谱,乃是我辈之希望。
集内所收祖谱为吾始祖所居之地,登封后柿杭村孙家之中所收藏。有的因年久已很难辩认,此次整理,实属救济性掩护,为先人修续提供汗青材料。经网络整理,获得全卷祖谱三套,辨别是清光绪三十四年续修的绳武堂谱一套,包罗序传图说、女谱旁支外传和孙氏男谱世系本纪上下卷共四册;庚寅年续修的燕翼堂一套四卷和一九八八年续修的燕翼堂一套四卷。本次整理,按一个完备套为一集汇编,共三集。
本次网络整理的祖谱,均对本来举行了扫描处置惩罚,对不能扫描的接纳照像处置惩罚,准绳是本来原样举行归结搜集,不向下续,以便生存。
为了方便查找,在每集汇编前增长了面貌录部门。
老谱中纪录了先祖坟茔图谱,本次整理时经族中老人指认,接纳当代照相及卫星定位技能,对先祖坟茔举行了照相和定位,并标示在1:10000地形图上,为后代大孝大贤之辈光宗耀祖提供史料。
在此次发掘整理历程中,十四世裔孙炳常老师及家人掉臂年岁已高,走村串巷,网络整理老谱,深受敬仰。
由于自己才疏学浅,虽对汇编世志抱有满腔的热情,但不免有疏漏之处,功过黑白,有待子女子孙品评。
在此,向收藏和提供家谱的全部孙氏族人表现谢谢。向鼎力大举支特和资助此次整理孙氏世志的后柿杭村委向导及族中有识之士表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