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郡面积-伏姓郡望_太原府:亦称太原郡
解读百家姓伏姓。整理伏姓郡望大全,此中太原府:亦称太原郡。伏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陈腐姓氏,但生齿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十四位门阀。
伏姓劈头之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地点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域。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都会、平遥市、温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域。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平静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当前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西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地点。
高阳郡: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置郡,治地点高阳(今河北高阳),当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地点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罗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时期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东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平昌郡:即顿邱郡。据《宋书·州郡志》纪录:“顿邱,二汉属东郡,魏属阳平,晋武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分淮阳置顿邱郡,县属焉。”当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国(约公元五世纪),将顿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治地点顿邱,当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域。
安丘县:汉朝时期置县,当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安丘县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