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董仲舒下载-汉代大儒董仲舒故里_广川镇大董故庄村
解读百家姓董姓。汉代大儒董仲舒故乡,便在广川镇大董故庄村。董氏是一个典范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九位,生齿约七百二十六万一千余,占天下生齿总数的0.45%左右。
董姓文明之董仲舒故乡
董仲舒故乡即河北省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故里。
景县广川镇
广川镇、景县辖镇。位于河北省景县东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接壤处,距县城40千米。从衡德高速公路龙华出口,南行13公里,即可抵达广川镇。全镇地貌呈簸箕形,由东北向西南渐渐倾斜,最高海拔25米,最低海拔约15米,四序明白,雨热同季,属温带半潮湿季天气。
1995年被省委、省当局定名为“河北省百强州里”,被衡水地委、行署定名为“小康镇”,1996年被衡水市委、市当局定名为“十强州里”2007年,全镇完成社会消费总值21.9亿元,牢固资产投资2.8亿元,上缴税金1950万元,农夫人均纯支出4592元,同比辨别增长16%、18%、21%、6.3%。
2009年5月,总投资10亿元、占地21.5万平方米的董子文明园工程,在一代大儒董仲舒的故乡——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启动,估计于五年内分四期完成。董子文明园计划包罗董子宗祠、董子书院、董子旧宅、董子典故园、董子研讨会馆、董氏宗亲会馆、碑林等。董子宗祠正殿、时空台、董子舍园遗址和董仲舒衣冠冢已完成建立或修缮。董子文明园接纳的是汉式修建气势派头,由九部门、七进院构成,全园团体部署为坐北朝南,董子故宅、应诏对策、下帷讲学、三不窥园、相事骄王、德主刑辅、董子祠——鸿儒殿七进院落组成文明园的主体。旨在弘扬董子文明,推进文明旅游业的生长,进一步提拔董子文明的影响力,真正打响“董子故乡——大儒之乡”品牌。
广川镇地皮资源富厚,路、水、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底子办法美满,休闲文娱、教诲文明、卫生医疗等办事配套齐备,新建广川当代城,广川新城,高层高尺度生存小区。
广川镇民营经济比力兴旺,铁塔钢构是全镇的主导财产,系天下四大通讯东西消费基地之一,特征上风比力显着,素有“铁塔之乡”的佳誉。我镇铁塔钢构财产起步于80年代末,颠末铝合金梯子、铝合金塔、小铁塔等过渡,生长成本日以通讯塔为主体的多个种类。特殊是近几年,我镇铁塔钢构财产范围敏捷收缩,效益程度显着提拔,驶入了生长的“慢车道”。2008年全镇铁塔钢构财产完成贩卖支出21亿元,上缴税金3400万元。2009年1月6日,景县被中国修建金属布局协会定名为“中国(广川)铁塔制造基地”。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曾在山东为官,任胶西相,固然工夫短,但留下后代不少。
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公元1369)28年间,到明代洪武、永乐年间(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44年间,元宋朝廷朝廷频频从山西洪洞等地往省表里移民。
朔州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是移民分遣处之一(烟墩村今属神头镇,村南有圪针沟和圪针围,围是坟地)。
董仲舒的儿子董安从广川迁回陇西,裔孙再迁河东,在洪武年间,与山东定陶等地族人一同转迁至朔州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在公元一三六九年至一三七一年中的某一年(以一三六九年为可信),搬家到忻州紫郡。
明代洪武年间,本族从山东聚集至朔州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在公元一三六九年至一三七一年中的某一年(以一三六九年为可信),搬家到忻州紫郡,后几经迁移。
本族汗青上有登仕郎和将军者,在田间考古发明过将军墓志铭碑,登仕郎者则记载于族谱。从始祖算起,是董氏第222世,河东董氏从董仲舒算起,是董仲舒第70代嫡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