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姓的来源和历史-颜姓的来源及姓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颜姓的泉源及姓颜的汗青名流有哪些
焦点提示:颜姓,中国姓氏之一。源出根本有三:出亲身曹姓(这一支重要奉曹夷父及厥后人颜回为始祖);出亲身姬姓(这一支重要奉周公旦、伯禽父子为始祖);他族改姓而来。
姓的泉源及姓颜的汗青名流有哪些
一、 姓氏劈头
颜姓源于曹姓,陆终之后。据《陈留民俗传》、及《通志·氏族略》等载,出亲身古邾国国君曹夷父(曹甫,字伯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一个以颜为姓的人是夷甫的次子小邾国国君颜友。据有关史料纪录,陆终生六子:宗子昆吾,封国在卫;次子参胡,封国在韩;三子彭祖,封国在徐;四子会人,封国在郑;五子晏安,封国在邾;六子季连,封国在楚。五子晏安以曹为姓,历经唐虞、夏、商诸代,传承环境缺乏史料纪录。商亡,周兴。周武王同一天下后,为牢固其统治职位,大肆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步伐,封古邾国晏安的后代侠为邾子,其封国北邻鲁国,占据今邹城、滕州、费县西部、济宁、鱼台东部的地皮。侠生辉,辉天生,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重生訾父,訾父生夷父(亦作“甫”),夷父,字伯颜。从邾国的宗子曹侠颠末七代传到了夷父。此时姬姓鲁国从伯禽起君位已传六代十君,在位的君主为鲁懿公姬戏,懿公戏是鲁武公的次子,因受周宣王静的偏幸,立为鲁君。
鲁懿公九年(公元前807年),鲁武公宗子姬括的儿子伯御策划鲁人攻杀鲁懿公,伯御亲身立为鲁君。伯御在位十一年。厥后,周宣王举兵伐鲁,杀了伯御,拥立姬戏的弟弟称为鲁国国君,即鲁孝公。周天子宣王姬静举兵诛讨亲身立为鲁君的伯御时,与鲁国相邻的邾国担当周宣王的下令,帮忙王师诛讨伯御乐成。周宣王因邾国国君夷父伯颜有功于周王室,于是赐夷父为公爵,故而在《春秋公羊传》中称他为颜公。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邾国君位后称伯颜,谥邾武公。他有二子、一弟。宗子夏父,次子友,弟弟叔术。宗子夏父承袭武公爵位,在曹姓邾国做国君,传二十九世,战国末叶被楚宣王所灭。次子友被封到倪地,国名小邾,史称小邾。小邾国东邻鲁国,东南与邾国交界,东北邻滥国。邾武公伯颜的弟弟叔术则被封于滥国。姬友被封于小邾国后,对曹姓邾国来说已是另一支派,厥后裔不得继承以曹为姓,于是姬友凭据其时的周礼所规,以其父邾武公夷父的字“颜”为氏,小邾遂为颜氏国,在颜氏族谱中称姬友为颜友。
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令郎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氏,史称颜氏正宗。颜氏族人大多尊奉夷父为得姓始祖。
二、漫衍地域
今世颜姓的生齿已近170万,为天下第一百一十二位姓氏,约莫占天下生齿的0.13%。亲身宋朝至今1000年间,颜姓生齿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天下的漫衍现在重要会合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区,约莫占颜姓总生齿的凌驾一半,其次漫衍于四川、江苏、江西、浙江等,这些省的颜姓又会合了很大部门,颜姓漫衍很不均衡,颜姓在人群中漫衍频率表示图标明:在山东大部、湖北南部、贵州大部、云南西北、四川北段、青海东部、甘肃中西部、鲁苏接壤地域、黑吉东部,颜姓占本地生齿的比例在0.22%以上,中央地域可达2.2%以上,该地域寓居了约莫61%的颜姓人群。在鲁苏大部、安徽、江西西南、河南西北、湖北北部、陕东北端、甘肃西北、宁夏西部、;内蒙古西部、云川大部、重庆、贵州东南、黑龙江西部、吉林中部,颜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0.11%一0.22%之间,其笼罩面积约占了领土总面积的21.2%,该地域寓居了约莫31%的颜姓人群。
三、汗青名流
颜回
春秋时鲁国贤人,为孔子自得门人,于门生中最贤,孔子称他:“不迁怒,不二过”。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后代称其为“复圣”。
颜延之
(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医生。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念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其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
颜复
山东省人,宋代画家、仕宦。颜回四十八代孙,官至太常博士。颜耕道:湖南省平江人,元代学者。博古,工于诗,尤善草隶,亦工绘事。
颜辉
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画家。善画人物、佛道,亦工鬼魅,外型奇异,用笔虽见刻露,却笔法奇绝,有八面熟意之趣,开通初吴伟画法之先河。有《中山出猎图》、《李铁拐像》传世。
颜宗
广东省南海人,明代画家。举人身世,曾任邵武知县,后署兵部员外郎。善画山川,融南方山川画风于南边山川画中,多写平近景色,苍浑健劲,独具气势派头。有《湖山平远图》遗世。
颜之推
颜之推(公元531-约591年),颜见远之孙、颜协的第三子。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南北朝时文学家、教诲家,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西魏破江陵,之推以国仇不仕魏,投靠北齐,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后北齐亡,又投靠北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被太子召为学士,极为冷遇,不久病逝。他终身奔忙,饱经离乱,常因身仕异国为耻。故其诗篇多有伤感念旧之情。其所着《颜氏家训》一书,共二十篇(见下第2-5楼“附录:《颜氏家训》”),论述立品治家的要领,问世当前,起到深远的影响,被推为我国度训专着的鼻祖。
颜师古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颜之推之孙。唐代学者、训诂学家,官至中书舍人,着有《五经定本》等。
颜昭甫
颜之推的曾孙。唐代仕宦、学者,历官侍郎,华州刺史。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为伯父师古所赏重。
颜真卿
颜昭甫之孙。唐代大臣、书法家。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违逆杨国忠被贬魏平原太守,他意料安禄山必反,早为之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他与从兄果卿共起兵,四周17郡相应。乱平后,他入京为官,连遭诽语,屡被贬黜。后为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肃宗、代宗时,他数次为公理而言,为大臣所不喜。德宗时,李希烈亲身称天下都元帅,霸占汝州,颜真卿奉命前去劝谕,后持节不屈,终被李希烈杀害,终年76岁。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冷静雄壮,为世所宝,称为"颜体"。故宫博物院藏有其66岁作《竹山连句》墨迹。着有《颜鲁公牍集》。
颜杲卿
颜杲卿(692年-756年),字昕,唐朝长安万年人,和颜真卿同为颜昭甫之孙。父亲颜元孙,任濠州刺史。颜初任范阳户曹从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时,杲卿和儿子季明守常山,任太守,颜真卿守平原,计划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相应。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叛军围攻常山,叛军抓到季明,借此欺压颜杲卿降服佩服,但颜杲卿不愿屈从,还痛骂安禄山,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见到安禄山,颜杲卿瞋面貌怒骂安,也被正法。颜真卿后寻得季明的头颅,写下了《祭侄文稿》一文。
颜博文
德州(今属山东省)人,北宋画家、墨客。徽宗时进士,仕着作佐郎。善于人物,亦善水墨花草。遗画有《罗汉图》、《闲云出岫图》、《野水图》等。
颜直之
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宋代画家。善画人物,工小篆,作《集古篆韵》,官至中散医生。其子颜汝勋,官朝约请医生,亦工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