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 开始解梦

东北郑姓来源-郑姓的起源 郑姓由来

  郑氏

  漫衍地域

  1.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地点荥阳。2.洛阳:中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3.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4.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地点高密。相称今山东高密一带。5.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地点长安。6.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地点狄道。7.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地点宛县。

  汗青泉源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死亡后,国人改姓为郑。亲身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亲身荥阳。郑姓人中亲身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以是,郑姓的重要起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郑」源出

  出亲身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臷,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于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得姓始祖

  郑桓公。郑国时期 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厥后,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今后就开端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念书人多数专治一经,郑玄却单独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当时外侮频频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降服佩服。于是天子提他当司马。为了东方国境的宁静,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迁移漫衍

  先秦时,立姓于陕西、河南的郑姓不停运动于中原地域,战国时开端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两汉时期郑姓由山东进入江浙,两晋之际和唐初唐末的三次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闽东和闽南,郑姓的中央开端在西北沿海构成。明末清初,郑乐成抗清进入了台湾。宋朝时期,郑姓约莫有75万人,约占天下生齿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天下郑姓总生齿的25%。在天下的漫衍重要会合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生齿的50%,其次漫衍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天下郑姓的漫衍重要会合在西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明朝时期,郑姓约莫有120万人,约占天下生齿的1.21%,为明朝第十五位姓氏。浙江为郑姓第一大省,约占郑姓总生齿的25%。在天下的漫衍仍会合于浙江、江西、福建,这三省郑姓约莫占郑姓总生齿的50%。其次漫衍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宋元明时期,郑姓的生齿重要向西北迁徙,浙江为中央的郑姓聚集区开端构成。

  今世郑姓的生齿已达1100多万,排在第二十一位,约莫占天下生齿的0.9%。在天下的漫衍重要会合于广东、浙江、福建三省,约莫占郑姓总生齿的32%,其次漫衍于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河北、安徽、江西、台湾,这八省又会合了40%的郑姓生齿。广东寓居了郑姓总生齿的12%,为郑姓第一大省。浙闽地域是郑姓生齿的聚会合心。郑姓在人群中漫衍频率表示图标明:郑姓在西北沿海地域是比力罕见的姓氏之一。在沪浙闽台、广东东部、海南、皖赣大部、江苏南部、湖北东部、河南西北、吉林大部、辽宁北部,郑姓一样平常占本地生齿的比例在1%以上,而在中央地域此比例可高达3%,其笼罩面积约占了天下总面积的10.8%,寓居了约莫47%的郑姓人群。在广工具部、广西西北、江西西端、湖南、贵州北部、四川大部、重庆、湖北西部、鲁豫大部、皖苏北部、河北西南端、辽宁南部、内蒙古东部、黑吉毗连地域、新疆东南,郑姓在本地人群中的漫衍比例在0.75%一1%,其笼罩面积约占了天下总面积的20.8%,寓居了约莫35%的郑姓人群。

  家属名流

  郑庄公:郑武令郎,春秋初年,王室健康,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起首安宁海内场面,然后使用奇妙的交际战略和高明的军事盘算,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尾声,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

  郑和:明帆海家,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更计为和,任为内官监宦官,官至四品,职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宦官。

  郑乐成:(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更计乐成,为明末南安人。父平国公郑芝龙降清,乐成遁入海岛与父绝。桂王封之为延平郡王招讨上将军,命率师攻闽浙,又大肆下江南各地,围南京,祭孝陵,后兵败北,退取台湾作为凭据地,仍奉来岁号,未几而卒。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少颖悟,念书富于别解,放荡不羁,有发疯士之名。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循吏之称。暮年躬耕亲身食,以诗酒亲身娱,诗、书、画俱佳,着有板桥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