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 开始解梦

唐氏家谱字辈大全-唐氏总祠堂在哪里

山西唐氏ID:天下唐人


会聚四海唐人,传承唐族文明,


互动唐人轶事,公益发展唐家!


你晓得唐姓祠堂在那里吗?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怀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其文明遗产代价奇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故里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修建,具有中华传统文明特征。




晋祠是会合国现代祭奠修建、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独一而贵重的汗青文明遗产,也是天下修建、园林、镌刻艺术中央。此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宣布晋祠为第一批天下重点文物掩护单元,2011年宣布为第一批国度AAAA级别旅游景区。




晋祠创立年代长远,所处天文地位良好,亲身然景致幽丽。晋祠以少量的古修建、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差别的正面反应了中国现代政治、经济、修建、园林、雕塑、宗教、文明等诸多范畴的生长变革,晋祠的汗青、艺术、迷信和观赏代价,使其成为现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联合的且超过的汗青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独一实例,也是中国现代文明和人类修建艺术宝库中一份最贵重的遗产。






唐叔虞祠。晋祠的根儿。祭奠剪桐封弟之晋国开国君侯唐叔虞。如今的祠堂是在元代修建的底子上,于清乾隆36年修缮扩建的,唐叔虞塑像约莫是明代的。晋祠从这根上缘起,,包涵并和,各式各样,已成中国传统文明之集锦。




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修建圣母殿,约莫始建于北宋平静兴国九年(984年),崇宁元年(1102)重修。历千年烽火而幸存,实为国之宝贝。




晋祠赤桥村的清末举人刘大鹏撰写《晋祠志》有言:“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现在晋祠之最贵重者,当为圣母殿。




献殿。圣母殿建成百余年后的靖康元年(1126年)秋日,太原经泰半年攻防血战,被金兵霸占,次年北宋亡。圣母殿幸存,且于金大定8年(1168年)在其前添建了一间享殿,即献殿。




大殿前是宋代所建的“鱼沼飞梁”,呈十字桥型,外型奇特,是海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水出亲身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纪录。泉水清亮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歌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定名为“难老泉”。晋水源头特有永生萍,浓翠如玉,四序常青。唐代大墨客李白曾惊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晋祠三绝”周柏,没有北风中屹立的英姿,也没有繁枝茂叶,只要不屈的精力和不老的心。万万不要鄙视了这棵周柏。明傅山曾立石上书:“晋源之柏第一章”。无疑,周柏是晋祠的根。周柏不但是晋祠三千年汗青的见证,也是晋祠三千年绵延不绝的保护神。宋欧阳修曾叹息道:“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现在只剩这一株了。在本地人眼中,这株古柏就是永生不老的意味。




“晋祠三绝”唐槐,位于水镜台前,虽不是晋祠古槐中年代最长远的,但却是最茂盛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




对越牌楼。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相传,晋祠东庄的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母亲患偏头痛,久治有效,吕祖庙求得签题“添砖加瓦”。 高应元见晋祠里殿堂楼阁亭台等俱全,故建对越牌楼,意为“报酬鼓吹先人好事”。 对越匾为高应元手书,晋祠三台甫匾之一。




浮屠院内的舍利生生塔,曾建于隋开皇年间,后被毁,现塔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




环球唐氏祭祖大典


2016年环球唐氏祭祖大典在太原晋源区晋祠隆重举行。中华唐氏宗亲总会荣誉会长、中国释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放心善大家(俗姓唐)到临现场,500余位唐氏企业家代表、文明名士、社会运动家齐聚一堂,与来亲身天下20余省市及港澳台地域的唐氏先人聚首晋祠,配合见证这场以“唐氏文明”、“宗亲血脉”为主题的盛会。




唐氏宗亲祭祖现场


晋祠既是吊唁、奉祀第一代晋王唐叔虞的祠堂(唐姓起始祠堂),也是中华唐氏的总祠堂。只管晋祠经数代扩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于唐叔虞祠文明生长、富厚起来的,包罗多种文明内蕴、透析着中原古今文明的奉祀修建群。




中华唐氏宗亲总会会长唐传勤现场担当媒体采访




本次祭祖运动有来亲身北京、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福建、云南、新疆、陕西、天津二十九个省、直辖市、亲身治区和香港、台湾等地代表合计五百余人,是比年来影响最广、范围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