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热门搜索

分析下列句子成分是什么意思-句子成分分析50个例句-句子成分分析法优缺点

第一句找正确。

第二句,主语,谓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

第三句,主语,谓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时间状语。

第四句,同第三句,多加了一个时间状语。

英语中破折号的应用 都说破折号的两边要接两个完整的句子成分 但是

英语中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1、用来表示同位语,这种用法相当于汉语中的解释说明,就是你给的第一个句子的用法;2、用来概括语句中提到过的内容,相当于汉语中的概括、总结上文;3、再一句话中表示说话语气的断断续续。

一般就是这些

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求答案!

符号好难打啊。

你在文本上加上吧。

1.我(主语)从此就(状语)看见(谓语)许多(定语)陌生的先生(宾语)。

2.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挟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状语)书(宾语)。

3.干事(主语)在黑板上(状语)写(谓语)广告(宾语)。

4.这位(定语)客人(主语)直勾勾地(状语)打量着(谓语)主人的(状语)脸(宾语)。

5.托尔斯泰(主语)透出(谓语)一股(定语)才气(宾语)。

6.一个(定语)陌生人(主语)把(谓语)我(宾语)紧紧地(状语)抱(谓语)在怀中(状语)。

7.我(主语)默默地(状语)站(谓语)在走廊上(状语)。

8.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状语)成就(宾语)。

9.这(主语)是(谓语)一种别开生面的(定语)场面(宾语)。

10.在场的(定语)老年人(主语)格外(状语)兴奋、活跃(谓语)。

11.白色的(定语)丝线(主语)拧成(谓语)细细的(定语)绳子(宾语)。

12.这些(定语)节日(主语)包含着(谓语)丰富的(定语)民俗习惯(宾语)。

13.我们(主语)喜欢(状语)倾听(谓语)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定语)鸟叫(宾语)。

14.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9.张思德同志(主语)永远(状语)是(谓语)我们学习的(状语)榜样(宾语)。

27.已经上了岸的(定语)勇士(主语)乘机俯身(状语)冲了(谓语)上去(状语)。

28.小学校(主语)显得(谓语)那样幽静而又神秘(补语)。

29.心里(主语)突然(状语)感到(谓语)万分沉重(补语)。

30.他(主语)推开(谓语)门(宾语)走进去(谓语)站在桌子前(补语)。

31.连长(主语)命令(谓语)我们(宾语)马上休息(补语)。

32.祥林嫂(主语)叫(谓语)阿毛(宾语)坐在门槛上(状语)剥豆(补语)。

34.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状语),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主语)尊称(谓语)他(宾语)为“祖师”(补语)。

35.鲁班所处的(定语)时代(主语)距现在(谓语)已经好几千年了(补语)。

38.鲁班(主语)发现(谓语)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定语)刺(宾语)。

40.鲁班(主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状语)来回拉了(谓语)起来(状语)。

41.鲁班(主语)想(谓语),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状语),效果(宾语)可能会更好(补语)。

42.直到今天(状语),锯子(主语)仍然(状语)是(谓语)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定语)工具(宾语)。

43.后来(状语),鲁班(主语)又陆续(状语)发明了(谓语)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定语)木匠工具(宾语)。

4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状语),鲁班(主语)在其他方面(状语)还有(谓语)不少创新(补语)。

45.当时(状语),还有人(主语)把(谓语)字(宾语)写(谓语)在丝织的帛上(状语)。

47.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48.蔡伦(主语)苦苦地(状语)思考着(谓语)改进的方法(宾语)。

49.地球上几乎(状语)每时每刻(主语)都在(状语)发生着(谓语)地震(宾语)。

50.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51.当时(状语)我国的(定语)地震灾害(主语)十分频繁(谓语)。

52.一天(状语),地动仪(主语)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定语)铜球(宾语)忽然(状语)落下(谓语)。

53.这个神话(主语)是(谓语)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定语)一种猜测(宾语)。

54.我国桥梁事业的(定语)飞跃发展(主语),表明了(谓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定语)无比优越(宾语)。

55.地中海沿岸(主语)被称为(谓语)西方文明的(定语)摇篮(宾语)。

75.近几年来(状语),父亲和我(主语)都东奔西走地(状语)忙碌(谓语)。

76. 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77.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求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练习答案

1.我 从此就看见 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 总是挟着 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藤野与先生一起构成专用名词,不拆分)3.干事 在黑板上写 广告。

4.这位客人 直勾勾地打量着 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 透出 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 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把”字句,谓语和宾语倒置)7.我 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无宾语)8.科学技术 是 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 是 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无宾语,并省略谓语,用主补短语的形式直接成句)11.白色的丝线 拧成细细的绳子。

(省略“被”字的“被”字句,宾语做主语,主语省略)12.这些节日 包含着 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 喜欢倾听 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 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谓语补语做宾语)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 一声不响地解掉了 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 源源不断地运来 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9.张思德同志 永远是 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志”是“张思德”的同位称呼,做同为主语)27.已经上了岸的勇士 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无宾语,谓语补语做宾语)28.小学校 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同上;笨句在英语中叫表语从句)29.心里 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同上)30.他 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主谓短语直接成句,一系列动作做谓语,谓语补语做宾语)31.连长 命令 我们马上休息。

(主谓短语做宾语) 32.祥林嫂 叫 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同上)34.(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 尊称他为“祖师”。

(无宾语,谓语补语做宾语)35.鲁班所处的时代 距现在已经好几千年了。

(含有描述的主语短语直接成句,主语的同位补语做谓语)38.鲁班 发现 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刺。

40.鲁班 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无宾语,谓语补语做宾语)41.鲁班 想, 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句子做宾语)42.(直到今天),锯子 仍然是 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43.(后来),鲁班 又陆续发明了 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4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 在其他方面还有 不少创新。

45.(当时),还有人 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把”字句)4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 终于发明了 造纸术。

48.蔡伦 苦苦地思考着 改进的方法。

49.地球上 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 地震。

50.全世界的科学家们 都在努力探索 地震灾害的规律。

51.当时我国的地震灾害 十分频繁。

(主谓短语直接成句)52.(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 忽然落下。

(无宾语)53.这个神话 是 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54.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55.地中海沿岸 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被”字句)75.(近几年来),父亲和我 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无宾语) ,你还是自己去看吧,这里没标全, http://wenwen.soso.空白/z/q221206999.htm

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练习题

(在你们班上)--状语,有--谓语,多少--定语,学生---宾语?"如何划分句子成分一、句子成分的构成: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

(《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

(《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quot;"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

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

(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

(《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痛得我差点儿跌。

(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了。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幺?(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

(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二、句子成分划分的符号:主语(=),谓语(-),宾主(﹌),定语(( )),状语([ ]),补语(〈 〉)。

句子的成分可以用下面两种线条符号的形式标示出来: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或: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前边是主语,后边是谓语,下边不必再加横线。

) 在构成句子过程中,各种句子成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些成分决定着句子的基本结构,它们是句子的主干,有些成分是附着在主干上的“枝叶”,对主干起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

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

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

例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由偏正短语充当,包含中心语“方法”和定语“统筹”;谓语由动宾短语充当,而宾语又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包含着中心语“方法”和“一种”“安排工作进程”“数学”三个定语。

只要把这些定语逐层压缩掉,剩下的部分“方法是方法”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

例如: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

划分句子成分(主谓宾定壮补)

1.前面(主)围着(谓)一圈人(宾) 2.明天(主)这个时候(状),我们(主)就可以(谓语,类似于英语中的情态动词)走出(谓)戈壁滩(宾)了 3.那(主)是(谓)一个夏天(状)的中午(宾),院子里(主)静悄悄的(状) 4.顽强的毅力(主)可以征服(谓)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宾) 5.观众们(主)在两旁(状),一个个(主)看得(谓)眼花缭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