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交通道路的变化-描写家乡道路变化的作文-农村道路的变化作文
我的所在的城市西安市,有两个很奇怪的道路名字,一个叫“炮房街”,一个叫“鸡市拐”。炮房街,名字乍听上去便觉得很火爆。炮房街形成于明初,位于当时东郭城的西部北侧。如今是西安城东门外东关正街路北的一条小巷子,炮房街名字乍听上去便觉得很火爆。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相传明代炮房街上多开有纸炮作坊,街道便因此得名。不过,炮房街的“火爆”已经是过去的事儿,由于炮房街附近住宅众多,人口密集,炮厂迁到了西郊鱼化寨一带,从此,炮房街附近就再无制炮的历史了。如今那里虽地处闹市,却略显僻静,以居民区为主,对比昔日,倒有些名不副实了。
鸡市拐在东关正街东端,其实最初真的是个农贸市场。据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说,当时的东关是西安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只是年代较为久远而不被年轻人知晓而已。据《东关旧事》里介绍说,“明末清初,养鸡者便集中在此卖鸡,形成鸡市。‘市’后加了个‘拐’字,源出何处,无从考证,就这幺叫着,习惯了,觉得很有意思,没有了‘拐’字,反倒别扭得难以接受。”鸡市拐今虽已无鸡,但其热闹繁荣却远远胜于有鸡的年月。
我没见过,但是听过。
有一对双胞胎,一个叫吴一弦,一个叫吴一柱。是我听过最好听的名字! 她们的母亲叫做张华年,在生下她们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姓吴 于是父亲就给她们取名字为吴一弦,吴一柱。因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应该是最让我有感触的。
我也姓陈,建议:祥。
过去一般都是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者是有学问的年轻一辈共同拟定的,或四六句或五言,字数或16,或24或20,当然也有36,并不固定。
我们家族在清朝道光年间原先拟定的排辈字数用完了,就由族中长辈重新拟定了:春令积德泽,忠厚传世臻,纯善玉家庆,同福寿天恩这20个字辈。
我是泽字辈,从我这辈开始,家族中多有不按规定起名的,到我下一代更甚。第一,感觉新的时代不应拘泥于传统;第二,觉得按规定的字起名受限制,不如花钱请人术的名好。
本人在儿子出生后按家族排的字辈给起名。我觉得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进步,一个祖宗留下的血脉是无法割舍的,按排的字起名,能明了相互之间的辈份,更有一种认祖归宗的归属感和血缘相同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