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日期生辰八字查询表-出生日期天干地支查询-年月日时辰算命表
排年柱
排四柱是推命的第一步, 即由命主出生之年月日时排出其四柱. 由于四柱是由八个干支组成, 因此也叫排八字. 下面分别说明年月日时其四柱排法.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农历的干支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1998年正月初三生, 由于98年交立春是正月初八8时53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97年之丁丑,而非98年之戊寅.
4.2排月柱
月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我们现在用的农历也叫夏历, 是建寅月的, 即每年正月为寅月, 二月为卯月,直到十二月为丑月.月柱中的地支每年固定不变, 从寅月开始, 到丑月结束.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查法是, 凡甲年己年(年柱天干为甲或己), 正月为丙寅, 二月为丁卯,余类推.如1998年为戊寅年, 三月是丙辰月. 2000年为庚辰年, 八月为丁酉月.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也称为"五虎遁":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土,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口诀用法: 凡甲年己年, 一月天干为丙, 二月天干为丁, 压余类推.
4.3排日柱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
日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 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日柱, 在命学上是以晚上子时开始顺时针到亥时, 十二个时辰为一天, 每一个时辰占两个钟点. 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 即晚上的十一点.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 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 这一点请特别留意,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4.4排时柱
时柱, 用农历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 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 点前 丑时: 1 点 --凌晨3 点前
寅时: 3 点 --凌晨5 点前 卯时: 5 点 --凌晨7 点前
辰时: 7 点 --上午9 点前 巳时: 9 点 --上午11点前
午时: 11点 --上午13点前 未时: 13点 --上午15点前
申时: 15点 --上午17点前 酉时: 17点 --上午19点前
戌时: 19点 --晚上21点前 亥时: 21点 --晚上23点前
古人将一日等分为十二时辰, 即:
夜半者子也, 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 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 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 日佚者未也,
哺时者申也, 日入者酉也, 黄昏者戌也, 人定者亥也.
时柱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 而天干却不同, 可查下面日上起时表:
日上起时表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也称"五鼠遁":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上表和口诀的用法与年上起月法类似. 如丙申日卯时的天干是辛, 即辛卯时.
例如2001年10月7日10点,讲讲方法
辛巳年 10月8日交寒露节--九月戊戌,7日还属八月--丁酉,10点属巳时--乙巳时
天干 地支 五行是什幺意思
天干地支五行是什幺意思?哦,这个嘛,是古人占星定位用的东西哦!八千年前的人类用土垒成两层,上圆下方,圆台是祭天用的;方台是祀地用的。
也就是“天圆地方”。
天坛上插上十根木柱,也就是“天干”。
地坛上插上十二种树支,也就是“地支”。
而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只是“天干地支”的名字。
那天干地支是古人“昼测日影,夜观星相”的东西。
至于古人是如何观测天地五行的?这恐怕没人知道了!只是考古到那祭祀观星台的确有插过天干地支的洞洞!都过去八千年啦,谁还知到呢?现代人只记住了天干地支的名字,别的都是后代人安上去的。
呵呵,听起来也有些道理!
五行属什幺,怎幺推理的?是按年的干支还是月、日的干支?
建议你搜索一下八字人门知识,内容复杂得很.一般以日干为自己,具体分析八字中五行的流通情况.(甲乙属木,为东方。
丙丁属获为南方。
戊己属土,为中央。
庚辛属金,为西方。
壬癸属水,为北方。
)并不是说你的日干是何种五行就一味地去亲近这种五行,要具体分析自己所喜忌的五行
天干的五行是什幺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
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
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
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
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
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其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属金辛,壬癸属水 即我们常说的: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怎幺看自己的五行
今天介绍的是如何根据你的出生时辰算出你的五行之命。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出生日期和确切的时辰。
然后找一本万年历,根据万年历查出你的出生年、月、日的干支。
附上:电子万年历根据下表一一对照干支:五行/天干/地支对照表天干: 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地支: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然后根据你出生日子的第一个干支通过下表来查算你的时辰干支:时辰干支查算表时间时辰 五行纪日干支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23-01 子/水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01-03 丑/土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03-05 寅/木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05-07 卯/木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07-09 辰/土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09-11 巳/火 己巳 辛巳 癸巳 己巳 丁巳11-13 午/火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13-15 未/土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15-17 申/金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17-19 酉/金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19-21 戊/土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21-23 亥/水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你的出生日期第一个干支就是你属于何命,排出来的五行没有哪一个就是缺哪个。
下面举例来看:如1980年4月3日(阳历),早上七点之后出生。
根据万年历查出:1980年4月3日,农历2月18,庚申年,己卯月,丙午日。
丙午日,丙对照的五行为火,那幺这个人是火命。
在时辰干支查算表的纪日干支下面找出丙对应的那一栏,根据左边的时间早上7点之后是:辰/土,相交的那一栏是:壬辰。
我们把这个人的生辰和五行对照排列出来:1980年 4月 3日 早上7点之后庚-金 己-土 丙-火 壬-水申-金 卯-木 午-火 辰-土此人属火命,五行不缺。
(木、火、土、金、水都包含了)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已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傍土 戊寅已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蚁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屋上土丙子丁丑涧下水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已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已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已亥平土木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已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已酉大鄢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已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每年在五行中属什幺就是这个说了算~并不是一个生肖属一个五行
出生时辰与八字五行对照表
命主姓名:某人。
出生公历:2011年7月23日18时23分(北京时间),星期六。
出生农历:辛卯年 六月 廿三日 酉时。
食 杀 日元 财 坤造 辛 乙 己 癸(日空申、酉)卯 未 卯 酉 藏干 乙 乙己丁 乙 辛 杀 杀比枭 杀 食 地势 病 冠带 病 长生 纳音 松柏木 沙中金 城墙土 剑锋金 节气:小暑2011年7月7日18时42分,立秋2011年8月8日4时34分起大运周岁:5岁 1个月 20天,每一交大运年 9月 12日起运(公历)。
印 枭 劫 比 伤 食 才 财大运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沐浴 长生 养 胎 绝 墓 死 病岁数 6 16 26 36 46 56 66 76年份 2016 2026 2036 2046 2056 2066 2076 2086始于 丙申 丙午 丙辰 丙寅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1 丁酉 丁未 丁巳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2 戊戌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戌 戊申 3 己亥 己酉 己未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4 庚子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戌 5 辛丑 辛亥 辛酉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6 壬寅 壬子 壬戌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7 癸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8 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9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止于 2025 2035 2045 2055 2065 2075 2085 2095木五行为忌!结合大运看,土金联用最好!
时辰干支 算表
时辰干支不用表太麻烦,只要您懂得规律,不用记不用背。
是克干支五合五行即是。
如甲己日,甲己合土,克土者木,起甲子时。
乙庚合金,克金者火,起丙子时……其他类推。
年推月干支用生法一样推。
如甲己年土,生土是火,起丙寅……其他类推。
推日干支要记诀,较难些。
不会査干支万年历即可。
什幺是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 60年一轮回呀 天干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那幺,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
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
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
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
郑文光在所着《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
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
”杜石然等则在编着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着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到底是什幺意思,至今仍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录《三命通会》之“论纳音取象”,以体味其义: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
请问天干地支是什幺意思?
天干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那幺,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
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
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
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
郑文光在所着《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
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
”杜石然等则在编着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着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