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译文-费祎亭_依费祎跨鹤憩于黄鹤楼的传说而建
解读百家姓。费祎亭是根据费祎跨鹤憩于黄鹤楼的传说而建的。费姓在天下漫衍较广,尤以河北、四川、重庆、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河南等省市多此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5位。
费祎亭1993年春依费祎跨鹤憩于黄鹤楼的传说而建。亭位于公园北区,在黄鹤楼西南约70米、白云阁以西214米处的山北坡上,离吕仙洞门前约8米。
费祎(公元?~253年),字文伟,江夏郡县(今河南信阳西南)人。幼年时怙恃双亡,由族父伯仁扶养,后游学到益州(今四川)。时值刘备安定益州,他归依刘备,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任后,升任黄门侍郎,为诸葛亮所欣赏,继蒋琬之后执政,擢任智囊,录尚书事,掌管军政大权。为了联吴抗曹,费祎出使东吴游说,使吴主孙权折服。他与诸葛亮、蒋琬、董允4人被蜀人并称为“四英”。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费棉于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被魏降人郭循刺死。
费祎登仙驾鹤的纪录,最早见于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阎伯理所作的《黄鹤楼记》,他转述《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这一说法在其时影响较大,致使为宋代天文总志《平静寰宇记》中采取:“黄鹤楼在县西:二百八十步,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随着期间的变迁,此传说又有了进一步演化。
由于《南齐书》中的神仙名叫子安,为求同等,先人曾把费祎和子安分解一人,同时将“驾鹤”的情节渲染得更为迂回古怪。特殊是小说繁兴的明代,如许的故事传播更广。王世贞在所编着的《列仙全传》中载:“费文伟,字子安,好道得仙。偶过江夏辛氏酒馆而饮焉。
辛复饮之巨觞,嫡复来,辛不待索而饮之。如是者数载,略无吝意。乃谓辛曰:‘多负酒钱,今当少酬。’于是取桔皮向壁间画一鹤,果蹁跹而舞,盘旋含蓄,曲中音律,远近莫不集饮而观之。逾十年,辛氏家资巨万矣。一日子安至馆曰:‘向饮君酒,所偿何如?’辛氏谢曰:‘赖老师画鹤而获百倍,愿少留谢。’子安笑曰:‘未讵为此?’取笛数弄,顷刻,白云亲身空而下,画鹤飞至子安前,遂跨鹤乘云而去。辛氏即于飞升处建楼,名黄鹤楼焉。”
人们奇妙地把费柿与黄鹤楼接洽起来,亲身唐始,有人在黄鹤楼旁建有费祎洞、费公祠,称乃费祎升仙后栖息之所。唐人李宗孟《费公祠》一诗曰:“空遗费仙迹,山河余万愁。”不外,也有一些考证家旁征博引,力主费祎登仙之说不可信。
费祎驾鹤之传说,大概由于《述异记》神仙驾鹤故事转化而来。文中的神仙荀瓌字叔伟,而费祎字文伟,在风俗以表字相当的年代,人们对“荀叔伟”非常生疏,而对“费文伟”却比力认识,加上费祎的名望较大,又是江夏人,于是以谣传讹,渐将两小我私家名混淆起来。
1993年重修的费祎亭位于吕仙洞前,坐北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