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 开始解梦

西安市未央区井上村-西安史君墓_位于西安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

  解读百家姓史姓。西安史君墓,位于西安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史[史,读音作shǐ(ㄕˇ)]。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五位,生齿约三百零七万六千余,占天下生齿总数的0.19%左右。

  史君墓位于西安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西距汉长安城5.7公里,距北周安伽墓约2.2公里。

  系匹俦合葬。墓葬坐北向南,形制为长斜坡土洞墓,由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等几部门构成,全长47.26米。墓道位于墓室南,南宽1.7、北宽1.48、程度长40.96、坡长41.30米,坡度15度。共有5个过洞和5个天井,天井立体为长方形,均略比过洞宽。甬道为拱顶,长2.8、宽1.5、高1.9米。墓室立体呈横长方形,工具长3.7、南北宽3.5米,由于墓室已被盗扰,顶部环境不清,现四壁残高仅存0.5米。墓葬利用了石门、石椁和石榻,这些石刻上均接纳浮雕彩绘贴金,内容触及华文化、祆教和释教等外容。


  石椁:

  石椁外四周均有浮雕,斗拱之间刻有畏兽和睁开双翅的鸟,外型生动。石椁南面由八块石头构成,四臂保卫神浮雕石椁的门槛,在清算椁内填土时才发明。正中心为两扇石门;门上为一块整石,刻有粟特文和华文译文;门两侧为脚踏小鬼的四臂保卫神,镌刻伎俩接纳高浮雕,非常夺目;最外侧对称的是直棱窗,直棱窗上辨别刻有伎乐,下刻人身鹰足的穆护,手持火棍,后面辨别放有两个祭奠用的火盆。


  石椁西面由两块石头构成,辨别刻有三组画面,由南至北辨别为说法、墓主人诞生、狩猎和商旅。石椁北面刻五组画面,正中心为男女主人出行;其旁边为两组最大的画面,右为墓主人匹俦在家中对饮的局面,左为在葡萄园宴饮的局面;最外侧两组画面较窄,右为会盟商业,左为飞天救难的局面。石椁东侧由两块石头构成,分三组画面,由北向南分列;北侧上刻一祆教的主神和扶养人,下为山川和桥梁,桥头有两个祭奠;中心画面上为飞天和翼马,下为桥梁和水兽;南侧为墓主人在飞天地导引下升天的场景。

  出土的石门和石椁的浮雕内容非常富厚,一方面有祆教的文明,另一方面也受华文化的影响,体现得比粟特当地的粟特文明越发富厚多彩。


  封门:

  封门位于墓道和墓室之间,为两重封门,第一层为砖砌封门,第二层为石封门,石封门由门楣、门框、门扉、门槛、门墩等8块石头构成。门楣和两侧立柱上均浮雕缠枝葡萄、忍冬、伎乐、天王。伎乐头顶带有头光,外型、模样形状各异,尤其是手持的乐器各不雷同,有箜篌、曲颈琵琶、横笛、筚篥、排箫等。此中右侧门柱的上部两伎乐另有未镌刻完的迹象,为研讨北周镌刻步调提供参考。门扉分左右两扇,两扇石门上均饰彩绘贴金,彩绘大部门现已零落,仅存飞天和莲花等图案。每扇石门上均有浮雕石泡钉,分4行,每行6个。


  墓主身份:

  考古者在石椁上发明一长方形石刻题刻,下面辨别有粟特文和华文译文笔墨。从中文部门可以清晰地释读出墓主人为“史国人也,本居西土,……授凉州萨保。”于“大象元年(579年)薨于家,年八十六。妻康氏。从以上材料可看出,墓主人及其妻康氏辨别为史国和康国人,均属昭武九姓,也即汗青上所称的粟特人。

  昭武九姓胡人运动于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道域,这一地区在汉魏时期称为粟弋或粟特。粟特人以”善贾“着称,重要信奉拜火教-祆教,南北朝当前大批徙入中国新疆和本地,经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仍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利用着国际商贸运动,对中西文明的相同、交换起到过至关紧张的作用。比年我国考古掘客,连续发明了一些”昭武九姓“胡及厥后裔们的墓葬和墓志,如宁夏固原隋唐史国坟场、太原隋虞弘墓、西安北周安伽墓等。

  而此次发明的北周史君墓,为研讨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换,提供了更为贵重、富厚的笔墨和实物材料。特殊是粟特文与华文译文的发明,对史学界深化研讨粟特人的笔墨及文明提供了很大的助益,使人们对流寓中国的粟特人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