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古代名人大全-长孙姓历史名人
长孙姓在中国复姓中是没有进入到中国百家姓的前一百名,在南北朝时期中,在皇室的一小我私家叫做拓跋嵩,由于劳绩大,朝廷封他为王族大人,这个封号可以世代承袭,对此长孙姓汗青名流究竟怎样?上面一同来看看吧。
长孙姓汗青名流
姓长孙的名流汗青上有哪些
长孙晟
字季晟(552-609),长孙无忌之父,隋朝洛阳人。亲身幼习武,年18岁为司卫上士,高祖一见嗟异。开皇中突厥南侵,晟口陈情势,手画山水,定其真假,皆如指掌。遂拜为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敌称他的马声与弓声为“轰隆闪电”,闻风丧胆。终为右骁将军。卒谥献。
长孙俭
本名庆明。北周洛阳人。少方正有品行。时四方骚动,俭从左卫将军攻破宿勒明达等,以功赐爵索虞侯。文帝甚敬之,表授荆州刺史、西北道行台仆射。百姓树碑刻歌颂。又诣阙 留,后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封昌宁公,升上将军,镇荆州。以病还为夏州总管卒。
长孙操
唐王朝开国的当年(公元618年),高祖李渊诏令东道大行台长孙操为陕州刺史。长孙操上任伊始,便带人实地观察利人渠,决议在此渠的底子上扩展范围,增长水量。与苏威的无坝引水工程差别,长孙操在交口东面的橐水上筑起石坝,并加宽加高水渠,使渠水比原来的 利人渠扩展了很多倍。于是,人们便将此渠称作“广济渠”
长孙姓的名流知几多
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曾帮忙李世民发起 “玄武门之变”,攫取政权。李世民即位后,她常劝其倡导节省,器重法制,名誉贤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痛爱。尝采“古夫人善事”,编写了《女则》10卷,现存诗《春游曲》一首。
长孙无忌
字辅机,晟子。唐朝洛阳人,唐太宗皇后之兄。博涉文史,有盘算。从太宗李世民定天下,功居第一迁吏部尚书,封为齐国公,又徙赵国公、太子太师,后为高宗时辅政大臣,进授太尉,兼修国史。后因阻挡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充军黔州,亲身缢身亡。撰有《唐律疏议》。
长孙顺德
李世民文德皇后的 族叔。从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一起上攻城陷地,多到场其间,高祖即位,封薛国公。玄武门之变站在李世民一边,率兵与李建成余党大战。太宗即位后以宫女赐之。贞观年间,长孙顺德居官贪心,频频被削爵,末了病发身死。李世民仍怀旧情旧功,赠荆州都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
姓长孙的郡望
淄川郡:淄川之地在夏、商时期为青州之域。秦朝时期属齐郡。西汉初建般阳县。南朝宋嘉元五年(戊辰,公元428年)改为贝丘县。隋朝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为淄川县。唐朝初期置淄川郡。宋朝时期复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元朝时期设为般阳路,治地点淄川城。明朝初期设般阳府,明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升淄川县为淄川州,明洪武十年(丁巳,公元1377年)又改为淄川县,属济南府。清朝时期沿明制。辛亥反动后民国当局废府设道,淄川县属济南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撤道,民国二十年(辛未,公元1931年)县辖十路改为九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3月淄川县全境束缚,辖十一个区。1955年4月淄川县制打消,原县境内创建杨寨、洪山、昆仑散个区。1956年2月打消昆仑、杨寨两区,设淄川区。1958年4月洪山区打消,归淄川区。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地点今河南省兰考县西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地点济阳,当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域,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厥后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地点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定陶两县一带地域,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前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地点雒阳(今河南洛阳),当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卑鄙,双洎河、贾鲁河下游地域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域,下辖二十二县,大抵相称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进步河南郡的职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不停连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