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殿在哪里-西施殿,相传当年西施在此浣纱
解读百家姓施姓,四大玉人,西施居首。西施有“沉鱼”之貌,就连水中的鱼儿被她的漂亮吸引。据《姓氏纪略》的纪录,早在4000多年从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厥后他们的国亡,子孙就以国为氏,齐备姓了施。
西施殿,位于诸暨郊区南侧浣沙江畔,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组成,是一处以西施文明为主题,充实展现古越文明和故乡风情的人文风物旅游区。
西施殿内的修建构件有很大一部门是从诸四乡网络来的,此中有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这些木、石构件镌刻精致,工艺程度高明,可以说是官方陈腐修建艺术集锦。西施殿右侧正对门楼的修建是古越台,台分上下两层,下层供奉着越王勾践和他的两位谋臣文种、范蠡;上层是“西实施”故事展馆。穿过香榧馆、珍珠馆,出门从浣纱亭拾级而下就到浣纱石了,相传当年西施就是在此浣纱,王羲之手书的“浣纱”二字仍然在面貌。
诸暨苎萝山上早在唐代就有浣纱庙,是诸暨本地黎民为怀念西施而建,厥后虽屡次遭遇战乱,但祠庙不废。抗战时期,西施殿遭到最大的粉碎,仅存后殿一角。“文革”时粉碎愈甚。
西施早已随尘而去,永久消散在两千多年前的艰屯之际。而西施的美也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了。西施殿为此网罗了历代画家创作的西施画像,刻碑陈列,把西施的漂亮化为永久的文明宝贝。西施殿重修于1986年,1990年根本建成并对外开放。重修西施殿时征集到了木雕桁梁、牛腿、雀替、门窗、石狮、石柱等一万余件,颠末经心组合,奇妙天时用在修复西施殿的工程之中。现在的西施殿非但成了人们怀念西施的场合,并且还成了诸暨的官方修建艺术博物馆。
景点门楼表面象座牌楼,四根一组的青石圆柱中心是三扇朱红油漆拱形大门,给人以古朴凝重的第一觉得。作为主体修建的西施殿,综合汲取了传统宫殿和官方宗祠的构筑伎俩,把主殿台基举高,殿前以拱桥为主轴,并设置水池和工具侧厢,这种布局既包管了主殿的体量,又不至于板滞,起承开合多变革,崎岖参差有条理,大殿内的西施像(底座高80厘米,像高280 厘米)模样形状娴雅,端坐在浣石上。
西施殿右侧正对门楼的修建是古越台,台分上下两层,下层供奉着越王勾践和他的两位谋臣文种、范 蠡;上层是“西实施”故事展馆。与西施殿遥遥绝对的郑旦亭是为怀念与西施同入吴的玉人郑旦而建。西子碑廊在郑旦亭左侧,依山就势而建,历代文人书生为西施题写的诗句和古今中外画家创作的种种西施画像都逐一刻了碑摆列在此。穿过新建的香榧馆、珍珠馆,出门从浣纱亭拾级而下就到浣纱石了,相传当年西施就是在此浣纱的,历经2500年风雨沧桑,昔日风景早已不再,但王羲之手书的“浣纱”二字却仍然在面貌。
碑廊南面是苎萝山的最高点,上建一亭,名“苎萝亭”。亭为八角三重檐外型,内置三层,可逐级登临,可欣赏诸暨郊区,浣纱江和对岸的郑旦故乡─鸬鹚湾村也皆在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