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24小时排毒时间表-央视辟谣人体排毒时间表-十二时辰养生排毒时间
1.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空腹喝一杯温开水,可以排除结肠的毒素。可以防止便秘也可以补充水份。
2. 早上7~9点是胃排毒时间。因此,早餐一定要吃得丰富,最好能够吃一些养胃的食物,比如花生、核桃、苹果、胡萝卜等。
3. 中午11~1点是心脏排毒时间。午餐吃一些补心的食物,比如桂圆,红豆可以补脾益心。如果能够午睡一会,更有利心脏进行排毒。
4. 下午5~7点是肾脏排毒时间。饭后有氧运动,有助加快肾脏排毒。晚餐可以吃些黑木耳、海带,不仅可以补肾而且还可排毒。
扩展资料:
1.排毒,是将身体内有毒、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消化管道是人体的主要吸收、排泄管道,也是人体重要的排毒管道之一,通过粪便、尿液、出汗等途径把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人们也可以通过喝水,吃一些食物排毒。
2.每天晚上9:00~11:00的时候,是人体淋巴的排毒过程,免疫系统活跃起来,你应该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使自己尽量的保持安静。这样免疫系统就会很顺利地完成排毒工作,让你的免疫力增加。
3.晚上11:00~1:00,肝脏开始排毒。你就应该熟睡了,不要熬夜,此时你不睡觉的话,你的肝脏就会因此很累,肯定要受损的,你一定要注意啊。
4.夜里1:00~3:00,是胆排毒的时间。此时亦应继续熟睡,以便有利于肝胆的排毒。
5.半夜到凌晨4:00,正是人的脊椎造血时段,必须要熟睡,千万不要熬夜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排毒
人体与“五行”的对应?
人体与五行学说人体器官分为「五脏」、「六腑」。
「五脏」为心、肝、脾、肺、肾等,皆属阴。
「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皆属阳。
人体中有精、气、神三宝。
生理活动归纳为:一生、二出、三入、四升、五降、六殁等功能。
人有阳气与阴气,若阳气虚弱则病显虚寒症,若阴气虚弱则病显虚热病。
故曰:「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也。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
五行其特性如下:金生绚丽,变革香宝。
木生茁长,登发升高。
水生滋润,寒冻酷冽。
火生炎热,燥闷引烦。
土生融和,万物绿化。
此为之五行特性也。
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
人有五形:喜、怒、悲、忧、恐。
心生喜,肝生怒,脾生忧,肺生悲,肾生恐,依五行循环产生相生相克,制化变化规律与人整体脏腑循环,密切相连矣。
常观病理变化,有寒热、表里、虚实之疾病,其特征如下:发热脉浮紧、恶寒无汗,乃病显外感风寒表实症。
发热脉浮缓、恶风有汗,乃病显外感风寒表虚症。
寒热往来、口干唇裂、头晕目眩、胸腹闷积,乃病显半表半里之症。
发热不畏冷、无时无刻出汗、口渴便秘,乃病显里实症。
日常畏冷自汗称之阳虚。
五心烦燥、颧红唇干、盗汗称之阴虚。
故疾病有阳阴之症,须观察日常病理变化而言。
五行辨阴阳,阴阳辨五行矣。
以上为人体各部门与五行循环有密切相关也。
人体和五行中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据说跟中医上面五脏六腑都有对应的...
转贴: 人体五行相生相克 宇宙间上下左右与中心五点均衡之基本动能,为能的升、降、扩散、收缩与稳定,其作用综合分别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长为阳,消耗为阴,能的助力为生,阻力为克。
人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体的五行。
人身之五脏五行为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脾土五行为人体五脏之能的五种活动现象。
兹以肺“金”为例:肺主气、气动即为风,风即能,金能传热(能),吸热(能),散热(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气,蒸发水气,冬天口鼻可见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气是热热的,为肺金受心火生热,蒸发水气成热(能)所生之余热(能)。
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肤之表,皮肤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热、吸热、传热之功能,夏天热汗多,汗亦与呼吸之散水气同,汗多则肾排尿少,冬天汗少则尿多,是为肺“金”调节体温、吸热、散热、传热使温度上升,下降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热(能),自然界太阳为君火,地球的内热为相火,心为君火,肾中之阳为相火,火藉金而传,营养火化生热(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热的能源,运动心跳加速,则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气,以散心火所生之热,风断即气绝,气绝即身死,人死体温散失,体温即是火,身体骤冷,皮肉腐烂,“水”汁无火蒸动气化而流失。
木为生火之源,肝为木,肝主筋脉,护卫血液,使血液有沟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热(能)泛滥,内经言:“肝藏血,卧则血归于肝(即肝如电流之充电)”,醒后肝血源源不断供应心脏利用,心因以产生活力(火),肝供应心脏血液,肝血尽则疲倦欲睡,睡醒则肝如充电般充血而体力恢复。
乙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学药物中毒与风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归于肝,则肝无血以供应心脏(火)使用,故人始终疲倦嗜卧,醒则口苦口干,肺金吸热散热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热,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脉,受风寒不能护卫血液循环,而筋骨酸痛,甚至抽筋,故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是为木生火,而金克木。
肾为水脏,中医学上的补“肾”壮“阳”,“阳”为生命的生生之能,“肾”为生命之始,“补肾”是补生命之源亦即是补全身,“壮阳”即是强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男女皆可补肾壮阳,而不是狭义的补男人的阳具。
内经灵枢经脉第十“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又曰:“肾主骨,骨主髓。
”肾主骨,肾为水气所生,骨为筋、脉(木气)联结之支架,肾中之阳强,则可使肝木生长茂盛,肝木强则心火之能源能获得供给无虞,活力旺盛,肾中之阴水旺,则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肾水旺则火自平,故曰滋阴降火。
脾属土,土能生养万物,脾主肌肉,土旺则饮食健而肌肉强,甘津之气布溢,全身得以润泽,肌肉强能致皮肤具弹性光泽,发挥肺的吸热、散热、传热功能,食不甘美则肌肉衰,致皮肤弹性失,肺金气弱而元气衰,是为土生金。
天气下降为雨、为水,水气上升为云为雾,在日常生活中,天气下降为雨为水,大家都能看见,水气上升为云、雾时,除廿四节气时,大家都不易看见,肺强金盛,小便通利,大便顺畅,肺衰金弱,水不能气化上升为能,致肺呼吸所得之水气不能下降,致小便不利而留为肿,是为今日尿毒症,为肺、肾金水不能相生所致。
五脏各司气的上升、下降、扩张、收缩与稳定,即身体五脏六腑皆在作呼吸的作用,不光是肺在作呼吸作用。
肺金将空气吸入体内,是为气的收缩,肝木将空气呼出体外,是为气的扩张,心火将凝结之气能加热使之上升,上升能助气的扩张,肾水将气凝结使之下降,下降能助肺金气的收缩。
上升不能太快,下降亦不能太快,收缩不能太快,扩张亦不能太快,是为气的稳定,即脾土的作用。
五行相生相克为气动的均衡至中和之理,是电、能的传动,不是五行“相生”,更不是五行“相克”,而是“五行相生相克”,即能的升、降、扩散、收敛与稳定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过,不可不及,故圣人倡中庸之道,乃为中医之至理,是以五行身命的气化,与十二经络的“周易——即易经”——乃为医疗获取健康之最高境界。
观之今日科学再怎幺进步,药物再怎样特效,就像再好的农药亦消灭不了虫害问题,而最终的受害者仍是人类本身,医疗科技的进步,解决不了人类疾病健康问题。
甚至造成身体更大的伤害,为解决此问题,只有让人类重新认识中医学理——十二经络病变,阴阳五行的均衡之脏象学说。
中国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曰:“治病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部份,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 。
人体阴阳五行是什幺
五行学说与人体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应用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可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
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在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五行,并且籍以五行学说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五脏之中,心脏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一)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后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申后为温热、升腾。
“土爰稼穑”,引申后为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引申后为肃降、变革、收敛、清洁。
“水曰润下”,引申后为滋润、向下、寒凉。
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不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的抽象概括。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其示意图:五行的生克制化是有规律的,并且要保证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是平衡的,只有五行的生克制化平衡,自然界才能和谐,人体才能健康。
五行的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五行的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三)自然界的五行与人体的五行: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五行学说把自然界及人体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自己所属的五腑、五体、五官等,从而把自然界及机体的各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中医学以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的以五行五脏为中心的体系,体现出人体是一个整体。
而且,这个整体是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
见下表: (注:六腑当中有一腑为三焦,不与五脏配合,在经络学中与心包配为表里关系。
) 上述自然五行与人体五行归类表,对我们日常的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春天属木主人体肝脏,故春季是护肝的季节。
春天一到大地生机勃勃,人体也气血流畅,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易于恢复。
此时宜用扶助人体正气之法,清除一冬所纳入的多余物质。
春季易受风邪,五行属木,迎风流泪,伤目,口味发酸易怒伤肝胆,因此在春季宜用清理肝胆火旺之保健品,以养肝调肝清除肝火为主,可多饮花茶;辅以增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夏天属火主人体心脏,故夏季是护理心脑血管的季节。
夏季温热易受暑邪,耗伤津液,常发汗影响小肠吸收,易使心火上炎,面红耳赤,口舌生疮,因此宜以静养心,适当使用苦味食物来降心火,宜饮用绿茶,宜使用针对心脑血管的保健用品。
仲夏属土主人体脾脏,故仲夏是重点调理脾胃的季节。
仲夏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食欲不佳,易伤心脾,一般不宜大补,而宜调节元气,调理脾胃,舒筋活络,保证气血运行通畅,脾胃之气充足,因此身清气爽。
‘夏中调节’尽量少食或不食生冷,宜饮用绿茶,并可适当增加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硒),调节脾胃有助食欲。
秋季属金主人体肺脏,故秋季是护理好肺脏的季节。
秋季气候渐趋凉爽,燥气当令,人多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易伤肺津宜滋阴润肺。
如果经春清夏调之后,身体运行正常,这时可饮用青茶,补充适当的营养,使气血充盈、阳生阴长、形体壮实。
秋补重在润燥,最合适的的食物是梨、百合、木耳等;还需要补充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维生素,以补充饮食过程中缺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等物质,同时又可以补肺益肝强肾。
冬季属水主人体肾脏,故冬季是重点保护肾脏的季节。
冬季气候寒冷,体虚不御寒而伤肾;活动量减少,食入量增多,体内容易积存过多脂类物质,冬季气血运行缓慢,机体免疫力下降,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极易发生,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疾病要采取预防的态度,身体注意保暖,才能保持健康的而不受外邪侵害。
冬季宜运用清调补的综合协调搭配,如微量元素(钙铁锌硒)、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心脑血管保健用品;要注意御寒防冻,增强体质,保证身体轻松过冬。
在了解了自然界、五行与人体的关系之后,可以预先就分析出身体可能发生的疾病;也可以根据季节、邪气、脏腑及口味的变化,随时注意身体改变的预兆。
由此可做到未病先调,防患未然,预防保健,强体健身、延年益寿,这就是我国阴阳五行传统养生保健的独到之处。
五行和五脏六腑有什幺关系? 爱问知识人
在中医里,五行和人体五脏六腑是紧密联系的,主要关系是五脏中的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在对应的器官中,木表示生长、柔和、条达舒畅,火代表温热、升腾、明亮,土代表生化、承载、受纳,金代表清洁、清肃、收敛,水代表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手掌与五行是怎样的对应关系,代表人体的哪些器官?希望得到满意的...
你说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吗?不太清楚啊. 不过代表的人体的器官、脏器在手掌上对应位置的分布规律是:大拇指的一侧对应身体的左侧,小指一侧代表身体的右侧,中指方向代表头及身体的上部,手掌根部的方向代表身体的下部及脏器的下方。
例如,以中指为起点,中指根节代表头顶部,头晕、头痛、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等均在这个部位显现异常;往下,手掌与手指连接的部位的周围是眼、鼻、牙齿、咽喉等,相当于人体头部两眼至咽喉部位。
沿中指再向下,中指平分线附近,是胃、肾以及男女生殖系统。
这是手掌中指或中轴附近的排列情况,规律与人体真实的解剖位置相似。
我的共享中有图,欢迎下载.
2002年出生属马五行属什幺命
壬午年生杨柳木命(1942,2002) 甲子年生海中金命(1924,1984) 乙丑年生海中金命(1925,1985) 丙寅年生炉中火命(1926,1986) 丁卯年生炉中火命(1927,1987) 戊辰年生大林木命(1928,1988) 己巳年生大林木命(1929,1989) 庚午年生路旁土命(1930,1990) 辛未年生路旁土命(1931,1991) 壬申年生剑锋金命(1932,1992) 癸酉年生剑锋金命(1933,1993) 甲戌年生山头火命(1934,1994) 乙亥年生山头火命(1935,1995) 丙子年生涧下水命(1936,1996) 丁丑年生涧下水命(1937,1997) 戊寅年生城头土命(1938,1998) 己卯年生城头土命(1939,1999) 庚辰年生白蜡金命(1940,2000) 辛巳年生白蜡金命(1941,2001) 壬午年生杨柳木命(1942,2002) 癸未年生杨柳木命(1943,2003) 甲申年生泉中水命(1944,2004) 乙酉年生泉中水命(1945,2005) 丙戌年生屋上土命(1946,2006) 丁亥年生屋上土命(1947,2007) 戊子年生霹雳火命(1948,2008) 己丑年生霹雳火命(1949,2009) 庚寅年生松柏木命(1950,2010) 辛卯年生松柏木命(1951,2011) 壬辰年生长流水命(1952,2012) 癸巳年生长流水命(1953,2013) 甲午年生砂石金命(1954,2014) 乙未年生砂石金命(1955,2015) 丙申年生山下火命(1956,2016) 丁酉年生山下火命(1957,2017) 戊戌年生平地木命(1958,2018) 己亥年生平地木命(1959,2019) 庚子年生壁上土命(1960,2020) 辛丑年生壁上土命(1961,2021) 壬寅年生金薄金命(1962,2022) 癸卯年生金薄金命(1963,2023) 甲辰年生覆灯火命(1964,2024) 乙巳年生覆灯火命(1965,2025) 丙午年生天河水命(1966,2026) 丁未年生天河水命(1967,2027) 戊申年生大驿土命(1968,2028) 己酉年生大驿土命(1969,2029) 庚戌年生钗环金命(1970,2030) 辛亥年生钗环金命(1971,2031) 壬子年生桑柘木命(1972,2032) 癸丑年生桑柘木命(1973,2033) 甲寅年生大溪水命(1974,2034) 已卯年生大溪水命(1975,2035) 丙辰年生沙中土命(1976,2036) 丁巳年生沙中土命(1977,2037) 戊午年生天上火命(1978,2038) 己未年生天上火命(1979,2039) 庚申年生石榴木命(1980,2040) 辛酉年生石榴木命(1981,2041) 壬戌年生大海水命(1982,2042) 癸亥年生大海水命(1983,2043) 辩证生克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生含义: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克含义:是因天地之性 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溶解金属。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嗨 恰?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斫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
纳音五行 五行发生演化,有了更细致的分类,出现纳音五行: 纳音五行表=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井泉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砂石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璧上土;壬寅癸卯金簿金;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纳音=“六十甲子纳音,本六十律”(万明英《三命通会》);“纳音者,宫商角徵羽五音,与气化 相感应也”(徐乐吾《子平粹...
人体内的五脏:心、肝、脾、肺、肾。
对应的五行分别是什幺?
人体与五行学说 所谓五行是古人总结的一套学说,主要用来说明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从而达到生态平衡。
五行学说是一门善于解决多因素平衡、和谐与共存的学问,是一种很可贵的理论方法。
五行的具体内容很简单,说的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以及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的关系。
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
所谓相生就是五种要素之间都有“我生者”和“生我者”。
比如,土生金是说大地矿脉里含有金属,经过冶炼就能产生金属;金生水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凿井挖渠,开掘水源,所以叫金生水;水生木是说草木的生长都必须靠水的滋润,没有水,草木就无法生长;木生火是说草木可以燃烧变成火,这是古人经常做的事情,火是人类征服的第一个自然力;火生土是说火热的阳光能够温暖土壤,使土壤充满生机,冬天的土地所以不能生长草木,就是因为没有火力,所以没有生机。
“我生者”是我的“子”,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生我者”是我的“母”,就好像是自己的母亲。
五行之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生我者的“母”和我生者的“子”。
五行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物圈,一个彼此依存的生态系统。
五个要素彼此都是“亲戚”,是一个充满爱的体系,是互相资助的关系。
但是世界万物不仅需要互相资助的“相生”,还需要“相克”,也就是互相克制、互相制约的力量,方能建立平等、和谐的体系。
所谓相克就是相互制约。
比如,土克水就是土壤的堤坝可以制约水的流向,所谓“水来土挡”就是这个道理;水克火是用水来灭火;火克金,烈火把矿石里的金属冶炼出来,应当是在古人掌握了制陶技术之后逐渐发现的,当然,用火锻造金属制造各种器具、工具,更是伟大的创举;金克木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砍伐树木,可以收割农作物,可以造舟车、木器家具;木克土是说草木的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而不板结,成为生机盎然的土地。
五行之间,是人类劳动参与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图画。
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了;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其他几个要素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相克和相生的作用,以恢复系统的平衡。
尤其值得提出来的是,五行之中的水、火、木、土都可以是自然物质,而金却不是。
金是人类劳动的成果。
五行之间的生和克都必须有人类的劳动参与才能实现,没有人类活动的参与五行不能成立,也不能“行”起来。
考古学证实,在金属被冶炼出来之前,只能是石器时代,大量金属工具的出现才是五行学说产生的物质基础。
也就是说“土生金”,是人类通过冶炼矿石,然后才产生了铜、铁、白银,金属的产生是人类劳动的成果;“金克木”,也是人类的劳动过程,用金属的工具收割,用金属的工具加工木器;“火克金”的过程就是人类冶炼金属的过程,是人类打造金属器皿的过程;“金生水”的过程是人类挖井修渠、开掘水源的过程。
因此我们说,没有人类的创造,五行就建立不了,而只能是木、火、土、水四类物质元素;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即使有了五类物质,也不能“行”起来,而只能是“五物”、“五元素”而已。
所谓“五行”,就是五种物质元素在人类劳动的参与下,运动起来,“行起来”,变化起来。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天的五气、地的五味就与人体的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气通于肝,肝属于木。
夏气通于心,心属于火。
长夏之气通于脾,脾属于土。
秋气通于肺,肺属于金。
冬气通于肾,肾属于水。
春天多风,风吹着草木使其生长。
草木生长的特点是向上伸展和向下扎根,初生草木的滋味多酸涩。
肝的功能就是主疏泄,升发条达,像树木那样伸展。
肝气舒畅,人的血液就流畅,消化、吸收功能就旺盛。
树木依赖水土,影响水土。
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首先要看肾水是否充足,脾土是否健运。
当然,木能生火,火能克金,所以肝的火气太大就会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和心血的流动与心神的安宁。
其他的四脏也和肝一样,其功能是否正常,不仅关系到自身,而且会影响其他脏腑,这就是中医的特点。
它不单纯看一个脏腑,而是在整个体系里找平衡,想方设法恢复五脏之间、脏腑之间的平衡,恢复脏腑与气血津液、五官九窍、皮肉筋骨之间的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的体系里,每一行都是平等的,都体现的是和谐的、平衡的、动态的。
谁也不能太过,过了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就会造成不和谐,就会影响其他的物质因素,就会产生疾病。
同样道理,五行之中谁也不允许出现“一行太弱”,因为“一行太弱”也会影响其他几行,也会出现不和谐,会出现失衡,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会出现疾病。
五行学说强调的就是整体、和谐、动态、平衡。
这种“理想状态”的出现,需要多元世界相互制约,需要大智慧。
何谓大智慧?就是“道法自然”,就是天地、日月、星辰运动,形成四时五行。
可以说,五行学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哲学思想,是善于解决复杂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