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格言-吴氏家训格言,齐家冶国立世之本
俗话说得好“国有王法,家有家规”,“无端正不成周遭”。再多再大的光辉,假如你警惕翼翼的去维持,那幺多少年后,就会淹灭在漫漫汗青长河之中,百家姓中吴姓的祖先们为了家属的未来,特意留下了吴氏家训家规。
吴氏的家训首推明末大臣吴麟徵的《家诫要言》。吴麟徵,浙江海盐人,天启进士,崇祯年间在吏、刑两部为官十余年,针砭朝政,婉言无忌,为崇祯所幸,为朝中所敬:因拒李亲身成死守西直门,城破亲身杀就义,南明赐谥“忠节”,清廷又加赐谥“贞肃”。
吴麟徵家教甚严,他主张品德须从少年做起,“修身笃行,信命念书,”端正品德。“多念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神正则人正。”要求子孙要有宏大的理想,“度量须大,心境须宽”。以为“争面貌前之事,则忘宏大之图。深后代之怀,便短好汉之气”,“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该当深信“至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乐成者每每是那些“茹荼历辛”、“历练费力”之士。
吴氏先贤“至德” 的祖训
“小人以德为本,贤人以道为宗。”“齐家冶国,必先涵养品德。遵人守义,择善从公,此是品德贤人。”《素书》。人生漫漫,世路茫茫,凡成大事者莫不是品行崇高者,德高才气望众,德高才气服众,德高才气受人拥护,德高才气为千秋万代为众人所歌颂,吴氏先贤是从古到今“至德”第一人。
(至德让三:全联典亲身春秋吴氏始祖吴泰伯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宗子,让位于弟季历及季历子昌(文王)。)史记·吴太伯世家:孔子对泰伯的忍让精力非常敬仰,叹息道:“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行已到达了极高地步,人间间再也找不出什幺言语来描述他的美德了。
因此泰伯被称为“三让王”。吴姓子孙以太伯、仲雍、季扎三位先祖而亲身豪,并以德为本,为其祖训;后代吴姓宗族的祠堂每每取名“至德堂”、“三让堂”、“三德堂”。
吴氏祖训
忠君亲上以报国恩;孝亲敬长以笃人伦;
尊祖敬宗以遡源本;教子训弟以守典范;
兄友弟恭以重手足;夫义妇顺以正家道;
敬老慈幼以睦宗族;尊师重道以培书香;
崇正黜邪以端学术;持廉立节以敦操行;
力耕勤织以趋本务;作工行商以闲事业;
致敬尽诚以奉祭奠;急公送上以完钱粮;
循分守己以保身家;忍忿思难以释怨仇;
周贫恤乏以厚族谊;好义行善以绵世德。
积善馀庆,不善馀殃。用期后裔,俾炽而昌。
因垂家训,教以义方。凡我子孙,不愆不忘。
吴氏祖诫
毋尊卑罔序;毋族党失和;毋师长不尊;毋朋侪不信;
毋国课不急;毋官长不敬;毋诵读不勤;毋农桑不力;
毋滥用不节;毋为富不仁;毋僭礼越分;毋失节亡名;
毋异姓为后;毋以妾为妻;毋子弟是纵;毋婢仆是宠;
毋帷薄不修;毋闺门不谨;毋犯伦败俗;毋奸骗伤化;
毋流入差役;毋甘为盗贼;毋打赌破家;毋斗狠忘身;
毋崇信邪教;毋学习拳棒;毋陷良诬善;毋党恶比匪;
毋为非惹事;毋扛唆健讼;毋虐待富贵;毋奉承繁华。
吴氏族训
延陵吴氏,源远流长;汗青久长,彪炳光辉;祖上有德,汗青有光。
家风淳朴,家规谨强;世代相传,继续弘扬,发扬祖德,发明光辉。
家训毋忘,光大发扬;社会为先,国度至上;吾族子孙,裕后前光。
教子务严,康健发展;遵纪遵法,循规守章;友好兄弟,孝敬爹娘。
治学求精,尊师敬长;奋力拼搏,青史留芳;爱国为民,调和旺盛。
切勿宠爱,恶习须防;教严由小,勿使荒诞;注意品德,正正堂堂。
择偶当慎,品行崇高;莫嫌豪门,不慕茂盛,唯重风致,德行为上。
恭亲敬老,恭俭温良;匹俦不和,互敬互让;百岁寿星,远近传扬。
事亲须孝,子女模范;存眷起居,谨奉茶汤;孝敬怙恃,万世传扬。
嘘寒问暖,冬暖夏凉;有病早治,侍候精密;率先敬老,子弟模范。
以诚结交,远恶近良;良朋是福,有难可帮;亲情友谊,淳风浩大。
损友莫近,君子要防;人以群分,友以义长;偕行同事,诚挚忍让。
以德处世,行止无方;戒丑戒恶,戒赌戒娼;亲身爱是宝,族荣家强。
热心公益,友邻相帮;扶贫帮困,古貌古心;襟怀天下,齐奔小康。
若为人师,师德崇高;解惑授业,传道为上;重道贵德,传承鸿昌。
律己要严,诲人无方;树人育人,作育栋梁;桃李天下,芳名远扬。
若入仕途,官德至上;不贪不占,耿介莫忘;办事社会,载誉四方。
勤政务虚,为民奔忙;无愧天地,政声流芳;文明崇高,昌盛盛昌。
百事可业,农工医商;业无贵贱,品有弱强;亲身食其力,无穷荣光。
不为强贼,不事妓娼;勤劳求精,敬业爱岗;孝敬社会,富国强邦。
族训立就,家规须张;承我祖德,光我郡望;同床异梦,源远流长。
子孙遵照,代代传扬;复兴中原,强国兴邦;光宗耀祖,永勿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