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堂宗祠对联-安姓宗祠楹联_源自轩辕_望出武陵
解读百家姓安姓。整理安姓宗祠楹联大全,如四言“源亲身轩辕,望出武陵”等等。安姓是一个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也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生齿较多,约占天下汉族生齿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安姓文明之祠联
(一)四言
(1)源亲身轩辕;
望出武陵。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安姓的源流和郡望。
(2)才堪济世;
学足通经。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魏辽东人安同,性情端庄来谨,有济世之才,为道武帝所重视。太武年间被封为高阳公,历任征东上将军,冀州、青州刺史。为官严正,善于校练,一时为人赞颂。下联典北宋初朔州人安德裕,字益之,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儿子。安重荣因不满高祖石敬瑭向契丹亲身称“儿天子”而反晋,被杀,其部属秦习把安德裕躲藏养大。他幼年时就喜好笔砚一类文具,念书后,博贯文史,尤其精于《礼》、《传》。北宋开宝初年进士,官至金部郎中,出任睦州知州。着文集四十卷。
(3)神仙食枣;
乐工剖心。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方士安期生,琅琊人,相传曾跟随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东巡时,方士李少君曾对武帝说:神仙安期生吃巨枣,大如瓜。武帝曾派人到海上探求他而不得。下联典指唐代长安人安金藏,在太常寺任乐工。其时有人诬告太子李旦(武则天的四儿子,后为睿宗)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清查。安金藏说:“你既然不信赖我的话,约请答应我剖心来标明太子不反。”说完便抽出佩刀亲身剖其胸,肠子冒出来而倒地,经救济后清醒。武则天听说后,立刻下令制止清查,睿宗景云年间,安金藏官右骁卫将军,封代国公。
(4)长髯太保;
千岁老翁。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将安俊,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备史。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下联典指战国时琅玡乡阜人安期生,卖药海上,受学于河上丈人。时人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东游,约请与语三日夜,赐以金璧,值数十万,出阜乡亭,皆置之而去。后始皇遣人求之,不可得。
(5)耻为夷子;
洗此胡儿。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晋·安重荣。下联典指唐·安禄山。
(6)河内世泽;
琅琊家声。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秦·安期生,琅琊人。
(二)五言
画超溪径外;
诗在颐山中。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清代画家安广誉与明代进士安盘二人的事典。
(三)七言
(1)端溪石砚宣城管;
王屋松烟紫兔毫。
——安鸿渐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墨客安鸿渐《题杨少卿书后》诗句联。
(2)石刻二字蕴厚意;
胸剖一刀揭沈冤。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长安石工安民,熙宁间颁蔡京所书元佑党碑,刻石于州县,民被役。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闻者愧之。下联典指唐代右骁卫将军安金藏,长安人。在太常工籍,时唐睿宗为皇嗣,被诬谋反,武后命治罪。金藏约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刀亲身剖胸,肠出。武后冲动,不疑皇嗣。命治疗愈其伤。后为右骁卫将军。
(三)八言
博通群史,荣居司马;
屡建宏功,耻同禄山。
——佚名撰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金部郎中安得裕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名流安袍王的事典。